一部盗墓而出的竹简书,讲述了不一样的伊尹,是真是假令人好奇

Share
截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码即可
或者加入QQ群:701169306

商朝开国贤相伊尹在历史上一直享有盛名,又因为他和汉代的霍光都曾为了国家的前途,分别放逐过帝太甲和废掉昌邑王刘贺,因此将二人并称为“伊霍”。“伊霍”之称既说明二人对国家的功劳之大,也被后世拿来泛指能够影响朝政的国家重臣。

影响朝政的两位重臣伊尹和霍光

按说权力如此之大的伊尹,又能不惧君王和周围人的猜疑,以一种较为激进的做法规劝帝太甲,使得商朝避免了同夏太康般三代而失国的结局。这样一位不为个人名誉考虑,一心为国尽心的贤相,是值得后人传颂和尊奉的。然而,很多看似已成定论的结果总会出点小意外,这不,随着一本古代奇书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伊尹看法,甚至把他从高高的圣坛一拉到底,成为篡权夺位的罪人。

这本奇书相信很多爱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就是晋代咸宁年间在汲郡出土的一批竹简,史称《汲冢书》。经过对《汲冢书》的整理,编辑成《竹书纪年》12篇,正是这部奇书,为人们讲述了许多与固有认知不同的历史,为学者们研究秦朝之前的历史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汲冢书》遗址

在《竹书》中就曾记载着,所谓的伊尹放逐帝太甲并不是为了对君王进行规劝,而是伊尹要自立为王,从而对当时在位的天子进行的关押。并且在帝太甲被关押三年以后,也就是纪元太甲第七年,帝太甲从桐宫潜逃出来并杀死了伊尹,才结束了这场王位旁落。

这一历史记载出现之后,立刻引起了不小的风波,针对该观点与传统认知孰是孰非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歇过。今天,笔者在这里也跟一次风,对此发表一下自己个人的观点,不求能得出最终的结论结束这场纷争,只求能留下一些线索,为各位大家抛砖引玉。

在笔者说出自己看法前,要先说明一下,因为,《汲冢书》和《竹书》是否为伪作,或者是否在传抄过程中有笔误的情况,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笔者不才,无法对其真伪进行考证,所以敝人在本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只针对《竹书》中“伊尹放逐帝太甲”这个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并不对《竹书》和《汲冢书》的真伪进行辩驳。好了,接下来笔者要跟大家叙一叙,在下是如何看待“伊尹放逐太甲”这段历史的两种版本的。

放太甲的贤相伊尹

首先,笔者要告诉各位,在两种版本中,在下更加倾向于传统历史的记述。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笔者在《竹书》的记述中发现了几个疑点。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下发现的一点都有哪些:微信24小时在线回收

1、伊尹如果想自立为王,在帝外丙、帝中壬两代短命君王之后就可以借机行事,何以再立一个帝太甲来给自己制造障碍呢收购微信号一般多少钱?

2、就算伊尹立帝太甲为君王是迫于无奈,或者是因为他没有做好自立的准备。可当他准备自立后,完全可以历数帝太甲的种种无道之行,从而废掉现任君王后自立。甚至以伊尹的谋略和谨慎,更应该除掉帝太甲免除后患。何以伊尹既没废掉帝太甲,也没有除掉他,反而只是将其放逐,还令他有机会潜逃回来杀掉自己呢?

3、帝太甲在历史上是被尊为商太宗这个庙号的,要知道能被称为“太宗”的君王,都是在文治武功上做出极大贡献,并且有很高的品德才行,仅仅因为他们不是开国创立之君才被称宗而不能称祖。

商太宗帝太甲

帝太甲既然是商太宗,以他的能力自然不会被旁人轻易篡夺了王位回收微信秒结账平台。更何况伊尹辅佐商汤建立商朝功不可没,又是辅佐了四朝君王的老臣,作为如此有才德的君王,帝太甲怎么会乱杀功臣、老臣呢?

4、就算伊尹辅佐商汤开国有功,如果他日后真做出了篡夺王位的恶行,必定会被世人,至少会被商朝王室所唾骂。但从目前考古所得到的商代甲骨文卜辞来看,商朝后人一直都在祭祀供奉着这位贤相,就连伊尹葬礼的规格都等同于君王,甚至《竹书》本身也有:“沃丁八年,祠保衡”的记述,可见说伊尹篡位后被杀并不十分准确。

伊尹甲骨文写法,右为伊,左为尹

5、《竹书》中记述了帝太甲潜逃回来杀掉了伊尹后,不仅没有斩草除根,反而把伊尹的财产平分给他的两个儿子伊陟和伊奋。伊尹的两个儿子不仅没有替父报仇,还在后来尽心辅佐着杀父仇人的后人(伊陟在帝太戊时任卿士)。难道早在所谓的伊尹篡位时,两个儿子就已经跟他划清了界限,从而得到了帝太甲的谅解和重用么?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疑问,所以在下更倾向于传统历史的记述。当然,这些也只是笔者对“伊尹放逐帝太甲”这一历史事件两种版本的一点浅见,希望各位朋友能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想法,来让我们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论伊尹、本为贤相、汲冢书、拉下圣坛、竹书疑问、为何立太甲、为何不废不杀、怎会乱杀功臣、商朝世代供奉、何以留伊尹子。

关键词云图简史

微信号回收正规平台 收vx号平台 回收三个月以上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