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微信的平台哪里最靠谱秒结聊聊北仑的文化人之五 北仑最早的红学家

Share
截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码即可
或者加入QQ群:701169306

姚燮(1805~1864)

姚燮,字梅伯,晚号复庄,又号野桥,别署大某(楳)、大梅山民、疏影词史、复翁、老复、二石生等。崇邱乡人,生于城关谢家塘。祖辈多寒士,受家学熏陶,五岁时能对客赋《灯花》诗。自幼勤读博学,至老不辍,俗务之暇,辄“坐斗室,陈一编,夜非三鼓不睡也”。诸凡经史子集、道藏释典、稗史杂言,无不观览;诗文书画、戏曲音韵、小说评点,均有造诣。喜旅游吟唱,24岁时结枕湖诗社。因游苏浙名胜,山水陶冶,创作生色。道光十四年(1834)乡试中举,入京会试不第,与名士交游,得鼓励、熏染,艺术功力日臻深厚。大学士阮元以其词如白石姜夔,画如煮石山农王冕,赠号“二石生”。高价微信账号回收价格表

姚燮作品

鸦片战争期间,镇海、宁波相继陷落。乡土沦亡,国家危殆,亲友罹劫,姚燮挈妇将雏,奔走流离,历尽颠沛,诗风大变,写下不少揭露侵略军暴行、投降派丑态,歌颂抗战英烈,反映人民苦难的诗篇,情词悲愤激昂,为浙东抗战诗史。1842年,英军自甬、镇暂撤,燮僦居鄞江桥,与朱立淇同纂《四明它山图经》。秋,移家宁波市心桥南。不久病剧,借寓城北玉清道院,闭门诵经休养五月余,病愈后自号复庄。因科举屡挫,绝意仕进。此时家境又复困苦,吟有“寒衣在典不可赎,赤手思炊米无宿”记实诗。此后寓游杭、苏、沪、京等地,以作画撰文为生。结交既广,流连吟咏,征歌游宴,放佚不羁。金尽则闭门作画,其画仕女花卉翎毛,意境奇特,尤工墨梅,淋漓尽致,款篆“还我原姿”、“方寸千里”以示志。市人争购,称大梅先生。

1853年,燮离沪回甬,复客象山。10月在小浃江北浒葺修息游园,心绪较消沉。1860年,太平军起义战火迫近甬地,燮避至象山,与欧景辰兄弟及王莳兰等组织红犀馆诗社。其间写《西沪棹歌》120首,自言“似听老妪喃喃语,半述山川半土风”,极有生活气息。为诗社祭酒,和易亲近,对青年循循善诱。鄞县董沛、郭传璞等曾从学于燮,后为浙东名家。郭巨余贤治从燮学画梅,自号“瘦梅子”、“小梅”,示敬仰之心。晚年,致力戏曲、小说与经、史,又雅好音乐,精通音律,自能制曲,著有《退红衫》、《梅心雪》、《苦海航》等传奇及《琴谱雅音九奏》等。为考证古乐、古戏曲源流,访民间艺人,至田头山村,记录民歌民谣,撰写《今乐考证》13卷;编校《今乐府选》500卷,常在雪窗灯下或酷暑斗室、旅途舟中,自夜达旦,校点加批。二书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规模空前的选本与空前的剧目著录”。燮又为清代《红楼梦》三大评点家之一。以“大某山民”署名评点《红楼梦》,赞“雪芹曹氏以函古盖今之学,撰空前绝后之书”。在息游园编写《读<红楼梦>纲领》,斥责封建官场,对叛逆者晴雯、尤三姐尤为激赏赞叹,对处于社会底层青年女子不幸命运深表同情。一生勤于著述,卒前数日,犹编辑《蛟川诗系》,撰《蛟川先正小传》收购新注册微信号。遗作尚有《疏影楼词》、《复庄诗问》、《复庄骈骊文榷》等40余种。《清史·文苑传》赞其“所为诗苍凉抑塞,逼近少陵;骈体文亦沈博绝丽······尤工倚声······”。其诗文、书画“流落半天下”。在东冈碶别墅大梅山馆中藏书万卷,内多珍本,今亦散落各处24小时在线收购微信秒结。

燮墓在崇邱剡岙泗洲寺后(现属小港镇)。

姚燮作品

24小时在线收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