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加入QQ群:701169306

翦商封神之二十三 华夏第一鼎的故事
历尽劫波大鼎在,相逢一笑改鼎名。
1939年3月,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希增用探杆发现地下有硬物,他挖到十多米深时发现泥土里有铜锈,这下找到宝了收微信号400至1000一个!吴希增继续向下挖,发现这个满是铜锈的物件太大了,目测有一米多长,80厘米宽,凭一己之力,根本搬不动。
吴希增把发现青铜器的事情告诉了堂弟吴培文,两兄弟也搬不动这个大家伙。两兄弟商量了半天,决定叫上村里的青壮年来帮忙。众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将这个重达1600多斤的大鼎抬回吴家。吴家兄弟嘱咐村里参与此事的人保密,众人都答应了。但吴家兄弟挖到古物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还被侵华日寇知道了。
后母戊鼎及铭文
吴家兄弟担心日寇来抢这个大鼎,就联系古董商,想尽快把大鼎出手。古董商肖寅卿来到吴家,被这个巨大的青铜鼎震撼了,愿意出20万大洋买大鼎5800收微信号服务平台。当时兵荒马乱,大鼎不好运输,古董商要求吴家兄弟把青铜大鼎分割成几块,好装箱运走。
吴家兄弟及村民觉得毁了这个巨大的国宝太可惜,众人商议要保护好大鼎,便在吴家院内挖了一个大坑,把青铜大鼎重新埋下。
1946年,抗战胜利后,青铜大鼎被再次挖出来,送到当时国立中央博物院保存。1948年青铜大鼎在南京展出。
蒋介石参观后母戊鼎(双耳被吴培文等村民锯下)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一心想把大鼎带到台湾去,大鼎实在太沉,当时飞机运力弱,仓促混乱中,大鼎被遗弃在南京机场。后来,解放军部队将大鼎转移到南京博物院收藏。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建成,青铜大鼎被转运到北京,成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郭沫若先生听说来了大鼎,便兴致勃勃去参观。郭老研究了大鼎上的铭文,为大鼎取名为“司母戊鼎”。
作为上个世纪研究甲骨文的“四堂”之一,郭老解释,“司”通祠和祀,有祭祀的意思,“母戊”是指这个大鼎是用于祭祀一位叫“戊”的母亲。这位叫戊的母亲就是武丁王的第二位王后:妣戊,也叫妇妌。
修复双耳的后母戊鼎
2011年3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正式发布公告:将“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国家博物馆也将大鼎的铭牌改为“后母戊鼎”。收微信小号一般多少钱
大家觉得大鼎应该姓“司”还是姓”后”,请在评论区留言,叫了五十多年的司母戊鼎为何改名?我们明天接着聊。
加关注不迷路!
还有后续,敬请期待!
谢谢观看!
5000千人的微信号价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