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加入QQ群:701169306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王朝更替不绝于史,每个王朝都逃不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规律,在新旧王朝交替之际,总是有各色人等登场逐鹿中原,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群体几乎没有缺席过王朝更替时的乱世纷争,他们往往趁势而起,不乏出现割据一方甚至暂时登上大宝的情况,前者如钱缪、张士诚、方国珍,后者如黄巢等,却从未真正成为最终的赢家,这就是私盐贩子。那么,是什么使得私盐贩子敢于在乱世之中投身推翻王朝统治的斗争,又是哪些因素局限了他们的成功?带着这些疑问,本文打算分析私盐贩子异于常人的优点,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他们往往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再分析限制了私盐贩子进一步做大做强,最终笑傲群雄的重要因素。
食盐是人类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用经济学的术语讲,食盐的需求弹性很小,不管食盐价格高低,人们对它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耕社会,政府的税收长期依赖农业税,而农业税往往依赖于老天给不给力。
在管仲推行食盐专卖政策之前,各国政府并没有禁止民间煮盐获利,贩卖食盐乃是正当之举,在王朝更替之际,就已经出现了私盐贩子的身影。商周之际的名臣胶鬲堪称最早参与造反的盐贩子。孟子曾经列举过历史上出身社会底层的著名人物,“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历史上的胶鬲曾贩卖鱼盐,昔日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胶鬲是其中之一。胶鬲被周文王发现,拟举为重臣。但胶鬲当时并没随文王入周。后来,胶鬲官居商朝少师,并作为上邦使团成员出使周朝,使团以纣王之兄微子为首,成员除胶鬲外,还有伯夷、叔齐等。周武王说服胶鬲返回商朝策反,并约定甲子日出兵至朝歌城下,最终在微子、胶鬲的策反之下,殷商大军一触即溃,商朝就此灭亡。武王建周之后,“微子胶鬲,皆委质为臣”。
为获取更多更稳定的税收,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管仲率先提出“官山海”即食盐专卖政策,实行食盐生产运输贩卖官营,寓税于价,大大提升了齐国的国力。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既得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食盐是百姓必需之物
卖微信秒结
食盐
后来的历代王朝虽几经废立食盐专卖政策,但自唐朝后期以来,食盐专卖已经成为历代王朝既定的国策,只是方式手段有所区别。《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史记》记载,吴王刘濞“有诸侯之位,实富于天子”,这也是刘濞敢于牵头各诸侯国起兵反抗汉景帝的主要原因。唐朝中后期,盐业所得已居赋税之半;北宋时期,盐利最高的时候占到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二。据《元史》记载:“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而两淮盐独当天下之半。”到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其半取给于盐”。这样一来,虽然朝廷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就显得官府与民争利,由于食盐制作成本与销售价格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许多底层民众为了巨额利润,铤而走险,走了武装贩卖私盐的道路。
在各王朝末期,各色人等纷纷趁势起兵反抗朝廷,其中就包括为数众多的私盐贩子。私盐贩子之所以敢于在乱世之中起兵造反,主要是由于其自身因生计问题造就的特点所致。
一是从事贩卖私盐的人往往胆大心细。由于食盐贩卖长期被官家垄断,利润非常丰厚,贩卖私盐无疑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但这是跟官家抢生意,所以即使时至今日,官府都是对贩卖私盐持严厉打击的态度,历朝历代都有成立专门的缉私队伍专门查缴私盐,一旦被官府抓获,经常被处以重刑甚至处死。但是,制售贩卖私盐的行为虽然受到政府一再打压,但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仍旧不绝如缕。在古代社会,敢于从事贩卖私盐的人大都是亡命之徒,其私盐贩子的首领更是要胆识过人,身手了得,从这一点上看,私盐贩子大都具备成为造反领导者的潜质。
二是贩卖私盐获利丰厚,具备在乱世趁势招兵买马的物资资本。底层百姓之所以不惜违背官府的禁令从事贩卖私盐的行当,主要是因为贩卖私盐获利十分丰厚。由于官府实行食盐专卖政策,低价收购食盐,再以高价卖给普通百姓,价差巨大。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唐廷财政异常困难,不得已之下,重新捡起食盐专卖的武器。第五琦受命实行榷盐法。也就是将生产盐的盐户组织起来,朝廷低价收购他们生产的盐,再将盐税加入卖价,售与盐商,由他们自由销售给百姓。同时禁止百姓自行生产食盐。安史之乱后,肃宗乾元元年 (758年)每斗盐的价格从原来的10钱提高到110钱,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提到每斗210钱,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提高到370钱。“大历末,通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二百万贯,而盐利且过半”。而当时百姓对食盐的需要量很大,文豪韩愈曾在《论变盐法事宜状》写道:
通计一家五口所食之盐,(张)平叔所计,一日以十钱为率,一月当用钱三百,是则三日食盐一斤,一月率当十斤。
意思是说,在唐代一个五口之家,每月至少需要10斤的食盐维持生活,唐代的10斤大致相当于今天的6.6公斤左右,百姓对食盐的巨大需求量可见一斑。再加上食盐贩卖渠道很多,《唐会要》卷五十九曾记载:
山谷贫人,随土交易,布帛既少……市盐者,或一斤麻,或一两丝,或蜡或漆,或鱼或鸡,琐细丛杂,皆因所便。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所提及的那样:“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面对这样大的消费市场和利润,私盐贩子铤而走险,最终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具备了在乱世趁势招兵买马的物质资本。朱元璋起义的经费大多是私盐贩子提供的,就连他的对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也都是私盐贩子出身。可以说,封建历史上的元末农民起义,基本上是一伙私盐贩子在争夺江山。
三是私盐贩子充满了对现政权的不满情绪,一旦遇到造反出人头地的机会,往往会付诸行动。由于贩卖私盐是提着脑袋的违禁行为,一般安分守己的老百姓不敢加入其列。只有那些日子活不下去或是对朝廷现状不满的人才会铤而走险,从事贩卖私盐活动。长期从事这种刀口舔血的生计,接触到的大都是底层买不起官盐的贫苦农民,又不断遭到缉私官兵的追缉,如唐朝就规定“盗鬻者论以法”。尔后律条越来越严酷,至宣宗时期,盐户只要盗卖两石盐,或者百姓买两石私盐,都是死刑。且实行连坐,百姓要对本地出现的私盐贩负责,“如漏网及不觉察到,并请追究,便各决杖十”。官府残酷的缉私处罚,使得私盐贩子比一般民众更加敌视朝廷,一旦朝廷的统治出现松动甚至崩溃的迹象,私盐贩子比一般人更敏锐地洞察到,一旦有想法可以很快地招兵买马起事。造反最接近成功的盐贩子无疑是黄巢。自从唐宣宗被宦官谋杀后,唐朝政局日益腐败,再加上各藩镇尾大不掉,百姓生活日益困苦,到了唐僖宗李儇时期,“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
黄巢出身贩卖私盐世家,家境富裕,但是黄巢的父亲不愿意让儿子过这样刀刃舔血的生活,于是供黄巢读书,黄巢几次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深感怀才不遇,对唐廷不满,写下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后来到了天下大乱之际,黄巢响应王仙芝的起兵号召,散尽家产招兵买马,利用各藩镇之间的矛盾,最终攻陷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虽然坚持不过两年多就兵败虎狼谷自杀身亡,但也是最接近成功的盐贩子。
黄巢起义
尽管与普通农民相比,私盐贩子起兵造反具备诸多优势,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农民出身的大一统王朝帝王不绝于史,如刘邦、朱元璋等,可真正能坐稳江山实现大一统的私盐贩子出身的帝王却从未出现,他们往往兵败身死,像五代时期钱缪这样割据吴越却识时务献土归降得以善终的私盐贩子已经是最好的结局。那么,起兵之初坐拥诸多优势的私盐贩子们是如何坐失良机?下面就简要分析一下私盐贩子造反难以修成正果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出身贩卖私盐的职业习惯,私盐贩子造反获得一定成功后,往往缺乏远大的谋划,也就是朱元璋所说的“器小”一般卖微信号多少钱。私盐贩子是商人出身,不可避免地讲究投入产出,对各种事务往往斤斤计较,满足于小范围的利益。在元末大起义过程中,在江南割据的群雄中,朱元璋的地盘夹在陈友谅和张士诚之间,势力并不是最强,但是,朱元璋志向远大,善于采纳谋士意见,最终以弱胜强,实现大一统。反观据有吴越富庶之地,依靠“十八条扁担”起家的私盐贩子张士诚,在获得丰厚的利润后,满足于现状,虽然礼贤下士,轻徭薄赋,深得民心,但江浙商人那种“小富即安”的思想,也根深蒂固的印在了他的脑海中,所以当朱元璋跟陈友谅跟元军打得不亦乐乎、攻城掠地之时,张士诚只是守着固有城池过日子,当朱元璋跟陈友谅开打的时候,张士诚依旧置身事外,甚至想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没有远大的谋划,最终一再错失良机,败于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这样评价自己的对手:“朕以有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无独有偶,《明史》中也有相类似的评论:“士诚为人,外持重寡言,似有气量,而实无远图。”
张士诚十八条扁担起义
张士诚像
二是缺乏稳固的大后方是私盐贩子造反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凡建立大一统王朝的造反人物除了深谋远虑之外,坐拥稳固的大后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秦末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多次被项羽打败陷入绝境,之所以能最终扛过来取胜,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富庶的关中之地成为其大后方,萧何坐镇关中,“抚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在论功行赏时,萧何被列为首功。反观一度建立大齐政权的黄巢,自其起兵开始,就长期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实行“流寇式”作战方式,在各藩镇的围追堵截之下,先是一路南下,跨越岭南,占据富庶的广州,后又率军一路北上,利用各藩镇之间的矛盾,最终攻陷长安,但是,黄巢每攻陷一地,却没有长期驻守经营的打算,仍然秉承以往流动式作战的风格,在各藩镇和叛变的朱温等人的围攻下,没有稳固大后方的战略劣势暴露无遗,其失败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反观背叛黄巢的朱温,虽是农民出身,却懂得根据地的重要性,在据有汴州之后,苦心经营,最终建立后梁政权收购微信号一般多少钱。
秦朝覆灭之后,朝代更替成为常态,尽管推翻旧王朝的主力军大都是农民,但私盐贩子基于自身异于常人的优势,或直接参与造反,或利用自身财力为造反者提供支持,造反的行列里几乎从不缺席。但是受职业习惯和个人秉性影响,私盐贩子往往不重视长远规划,行事目光短浅,虽然可以暂时割据一方,却很难突破自身的桎梏,成就自身长久的宏图霸业。
参考资料:《史记》、《唐会要》、《新唐书》、《元史》、《明史》等。
可以卖微信的平台有哪些 收微信号秒结的商家 800收一年以上微信号有没有